意识形象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飞飞小说网www.wonderlifeliv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次日一早,一行人在晨曦中向海边走去。海边离村庄有点远,出发比去地里干活还要早。刘遥看着队伍中的这群兄弟,每个人虽然都已见过,自小脸盲的他还不能认全这些沉默的伙伴。他追上梅先卓,问道:“你跟这些弟兄们怎么分收成的?”
“犁田种地是重活,大家一起干,不分谁的地。后面的料理和浇水自己的地自己管,收成归自己。我们还开荒,开出来按人头分,我家算两份。我家的地多些,大家帮着管,各人认一块地管着,不拿收成。不过打点上面都是我的事。”
“这样啊。那煮盐呢?”
“煮盐做生意按股算,他们一个人一股,我算三股。”
“本钱也是这么摊?”
“对的。有些事情不愿意参加的,也可以不参加。”
刘遥对问来的情况很满意。他需要一个有力量的组织,团结一帮人一起干活。梅先卓的这个队伍不仅是现成的,而且挺团结,更让人高兴的是,基本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。
说话间海边到了。灰白的沙滩上,趴着一排简陋的棚子,旁边是一大堆木头,体积比棚子还大。
一个人在棚子边砍木头,看到有人过来,忙迎上来。走近了一看,黝黑精瘦一个汉子,只在腰间缠了一块布,一双眼睛闪闪发亮就像煤炭上的反光。
汉子上前来跟梅先卓打招呼。
梅先卓应到:“钱三,你一直在盐场,还没见过刘先生。”
钱三一拱手:“听说很多回了。刘先生吉祥。”
刘遥忙回礼:“多谢钱兄弟。这劈柴是为了煮盐么?”
“是。树木要从山里运来,最是麻烦。”
刘遥回头问高管家:“这附近能弄到煤么?”
“烧煤煮盐啊?我们没试过。”高管家一边脱衣服一边说。大家都在脱衣服,脱到只剩下一条短裤。“因为煤比柴贵,而且运输不方便。最近的煤要从定安县运来,百多里地呢,劳神费力,而且那煤还不好,很不经烧。”
“听说越南……安南……有很好的煤?”
“我也听说的。不过从来没有去买过。算下来比煤贵。就算铁匠铺里,也是用的木炭。”高管家说完,领着刘遥进了棚子。
棚子里昏暗而炎热,一字排开10个巨大的灶台,占据了室内大部分空间,只留下一条走路的窄小通道。灶台上都放了一个巨大锅,直径起码两米,走近细看,这锅竟然是竹编的,锅底糊满了泥,深度不大。海水已经挑来倒进锅里,但灶里的火并未点燃。大家又摆起香案祭祀起来。刘遥惊讶地发现,还是那个曾经抗到山上去过的沉重的香案。看来这个香案在梅家村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
刘遥正在棚子里走走看看,捏起一点糊锅底的泥在指尖捻着,突然被钱三跑来拉了一下,回头一看,一众人等手里拿着香,正在回头等自己呢。刘遥急忙快步走过去,跟大家一样拿了三支香点燃,轮流上前,把香高举过头拜了三拜,再恭恭敬敬插到香案上的香炉里。刘遥拜完,发现后面排队等着祭拜的人还挺多,自己的排名还比较靠前的。
祭祀完毕后,高管家开始点火。狭窄的通道中间摆放着一堆松散的木柴,高管家撅着屁股用火镰一下一下地点着,很快就有细微的烟飘了起来。刘遥心中想,这技术就是不一样,我老婆用现成的火种去点火还搞得灰头土脸很久点不起来。旁边站着几个只穿着短裤的后生,手里拿着引火柴,却并不上前,看着高管家站起来,围着小小的火堆转了三圈,采取引燃手里的木柴,往锅里去点火。
锅里的水很快冒起热气,随之沸腾起来。一些人便去挑水,不断往锅里添加。每两个灶台跟前站着一个人,一边续柴烧火,一边不断查看锅底是否有漏水。只要看到开裂漏水,就在手里托着一块泥饼子,人飞快地伸进炉膛,啪一声贴好漏点,再飞快地扭腰出来。每个灶台旁边都有一桶海水,补漏的人每次进去出来,都在桶里掬一捧海水浇在头上。
刘遥在旁边看着,叹为观止,同时又想,这事高管家做不来,他那蓬松的头发得被烧掉了。
正想着,就见高管家从一个炉膛里退出身来。湿透的头发紧贴头上,冒着热气。刘遥骇笑着走出晒盐房,拿起一把锄头,悄悄对梅先卓说:“兄台,给我一个人,我去试试制盐的新方法。”
梅先卓眼睛一亮,知道又有好办法,对刚放下水桶的钱三招招手。
刘遥带着钱三回到远离海岸的树林里,挖起土来。这就是用来糊锅底的泥土,做成泥饼之后隔水性很好,刚才已经捏过,粘性很强。刘遥让钱三挑了满满一挑土,走到靠近海水的海滩上。眼前海水湛蓝,白浪翻滚,正是涨潮的时候。
来到海滩,刘遥问钱三,海水涨潮一般最高到什么位置。钱三放下挑子,用脚指着沙滩上一条隐约的线。线下的沙粒干净单纯,线上的沙粒就有些草茎落叶之类杂物。刘遥让钱三把土倒在线外。满满一挑泥土压得扁担都弯了,倒在海滩上却只有很小一堆,看起来不够,便领着着钱三往回走,再去挑一挑土来。回身走时正是迎着阳光,汗就下来来。擦汗时抬头一看,天空湛蓝,树林碧绿,就像电脑处理过的画面,棚子顶上飘动的烟越发浓密。
刘遥在烧盐房找了三块竹排,拿到海滩摆放成不同的高度。竹排之间略有重叠,让第一块竹排里的水可以流到第二块再流到第三块。当然竹排没法盛水,刘遥让钱三把泥饼子均匀地糊在竹排上,尽量做到平整,再在竹排四周用泥条做了个边,形成一个深度不到半尺高的托盘。
刘遥在每个盘子里都盛满了海水,嘱咐钱三不时来查看,若是水晒去三分之一,就以中盘水灌满下盘,以上盘水灌满中盘,再去挑水来灌满上盘,如此循环,直到下盘水里出盐,便不再灌水,直接晒干下盘收盐。
“如此说来下盘还得再有一个,否则晒干的时候,中盘的水没地方去。”钱三沉吟着说。
“有道理。”刘遥拍拍钱三的肩说道:“很多事情我知道点道理,但是实际上要怎么做,还真不是很清楚,就需要大家一起想办法。”
“只是这么做,真的有效果么?”钱三疑惑地问道。
“我也不是很清楚多快可以出盐。不过我可以很肯定的说,将来海边再也看不大烧盐,只会有晒盐。”
“烧盐受下雨影响。你这晒盐得很快,才能必过烧盐。”钱三摸着下巴轻轻说道。
在盐场待到天黑,看竹排没有开裂的迹象,而且水位下降还挺明显,刘遥跟梅先卓说,他明天不来了,后面的事情钱三会安排的。
第二天下午,第三块竹排上已经铺了一层盐。虽然第一层盐没法从泥饼子上干净地取出来,但再堆积在它之上的盐就可以轻松刮下来,可以预计将会非常干净。而这两天里面,无非是一个人悠闲地在盘子里的海水晒掉三成的时候,把第二个盘子里的水放到第三个盘子里,再把第一个盘子里的水放到第二个盘子里,随后用海水加满第一个盘子。
烧盐的人们都兴奋起来,把灶火都停了,派人跑到梅家,把梅先卓和刘遥都拖来盐场。
尽管竹排看上去不牢固,也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在沙滩上做出不渗水的水池,但这种方法不用烧木材,也不需要投入高强度的劳动,所有人都可以想象这种方法的价值非常巨大。梅先卓久久没有说话,两眼放光地围着三块泥盘看个不停。看够了之后,抬起头来对刘遥说:“兄弟,这做盐的生意,你占十股!”刘遥大声说道:“不够!我老婆儿子女儿还要各占两股!”大家听了这话,愣了一下,看梅先卓点了头,也纷纷表示同意。
按照刘遥的规划,大块的石头被抬来埋在了沙滩上,作为泥盘的基础。钱三还创造性地提出不用竹排,直接用石灰、黄泥和河沙混合成的三合土(这就是原始的水泥)在石头上做出泥盘。刘遥对此非常感兴趣,叮嘱钱三按照“计划、实验、纪录”的方法摸索出了最好的三合土配方。为了稳妥起见,还搞了几个不同配方的长期对照组,看看泡在水里时间久了之后,以及反复暴晒和泡水之后,哪个配方更可靠。
跟着平整田地学了不少东西的赵世禄则花了三天时间,选择了一个恰到好处的高度,可以让海水涨潮的时候自动进入第一层泥盘。大瓷碗水平仪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,泥盘被做得非常水平。钱三也发挥了他的经验,设计了一个方便的闸门。看上去十分沉重的石质闸门,只要一个人就能轻松的开启和关闭。他还结合潮汐规律,写了一块了开启闸门的最佳时机的泥板放在棚子里,以放入泥沙较少的清澈海水。
第一批泥盘虽然只是实验性质的,每块不过一百来平方米,但是大家已经自动叫做盐田。只花了三天时间,就造完了三块盐田。海水放进盐田后,谁也没有想到仅仅过了三天,最后一块泥盘上的盐就结晶出来,第一批盐差不多可以收了。
那是第三天的早晨,头天晚上最后一块泥盘里的海水还看不出任何迹象,虽然尝起来味道发苦,但是包括刘遥在内谁也没有把握啥时候能见到盐。钱三因此也并不着急,早上起来之后,去树林里舒舒服服地洒了个尿,才走到盐田查看。朝霞中一切都是红彤彤的,直到走近,才看到三合土上堆积起这么多的盐粒。钱三捧起一把,发现盐粒雪白,色泽统一,抬眼望去,这一块盐田要收多少盐啊。这盐田不仅比煮盐的效率高太多,质量也好很多。想到这里,钱三捧着手里的盐往棚子里跑去,一边跑一边喊:“都起来!都起来!去把刘先生和梅员外叫来!”
刘遥赶到盐田的时候,太阳已经很高了。他没能看到第一次收盐的盛况,只看到几只大竹筐放在盐田边上沥水。原来烧盐的所有人都跑到刘遥面前鞠躬,排着队一个个的过。刘遥忙一一回礼,本来想说的“山人早有算计”之类玩笑话再也说不出,心里一阵感动。
钱三大致统计了一下,这盐田的产量是估计的三倍还不止!梅先卓又一次搓着手围着盐筐转来转去,转好之后,吩咐赵家父子和钱三领着村里人开挖更多的盐场。盐场造好之后,大队人马撤回去,钱三留下做晒盐场的负责人,带着留守部队晒盐,改进工艺,以确保最高的效率。
吩咐好这些,梅先卓停了一下,回头对蹲在盐田边搓着盐粒的刘遥说道:“先生你看这样可好?”
刘遥站起身来说:“我在想啊,这边的扩建搞好之后,是不是可以把村里的妇女老头能干活的,都派给钱三。这去干活的人都给工钱。咱们把钱三这里的男人都换出来,造房子去。”。
梅先卓听到这个,先是惊讶,随后又乐了起来,一直合不拢嘴,兴高采烈的地说:“钱三我得派去卖盐。李建功回来了,这么多盐得有个能干的人去卖。其它都听你的。你要干啥都行。要吃早餐都行。”
“这是你说的!你让梅香明天就给我做早餐,鸡蛋要三个!”刘遥也开心地说。
“你儿子女儿就两个啊。”
“儿子女儿各吃一个,我们两口子轮流吃另外一个。”笑容从刘遥的脸上消失,他坚定地说:“吃上早餐,早餐的时候能吃上鸡蛋,对每个人都是好事情。明年夏天的时候,我要让每个人每天都能吃一个鸡蛋。”想到罗斯福的时代美国人还不能每家星期天的时候都能煮一个火鸡,刘遥只好从鸡蛋开始许愿。
众人不太明白刘遥的心路历程,但是对刘家吃早餐的事情早有耳闻,想到每天有一个鸡蛋吃,开始觉得捕捉到了点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