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金知了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飞飞小说网www.wonderlifeliv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另一方面,李仙从义律的办公室出来,心里也憋着火。
刚才的会谈中,义律的要求很简单,就是要李仙成为英国在雷州或更大地区的鸦片商品代理商,这样才能获得英国的各种支持,这种做法完全违背李仙的道德和做事原则。
“总有一天,会让你明白自己做了什么。”李仙心里暗暗咬着牙。
不过,生气归生气,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。
混元宗原来的二掌柜钱大富从数个月前就被李仙派到澳门,然后在澳门和香港之间奔波,跟很多英国商人都建立了不错的联系,此时刚好用得上。
在香港和九龙半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港上,此时停泊着六十多艘英国船只,每艘船都装备着五六门火炮和数十支火枪,以对付可能出现的海盗骚扰和清国水军的侵袭(李仙个人认为,担心清国水军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)。
李仙要做的事情很简单,就是联系这些船的船长,以相对合理的价格购买火炮和火枪。
混元观的护卫队用的一直都是捕鲸炮,在护卫队实力和地盘飞速发展的情况下,这种装备未免太过寒酸了些,是时候配些真正的火炮了。
本来,如果义律同意正常的贸易,或者说没有加那么多限制,李仙是倾向于购买英国海军的制式军用火炮和枪械的,但既然谈判不欢而散,就只能满足于购买商用武器了。
在这里也能看出清廷和英国政府对待火器的不同态度了,清国朝廷是禁止任何形式的火器贸易的,而对强大的英国政府而言,威力奇大的军用火器才是需要管制的,对威力差了不止一筹的商用武器,则没有那么多限制。
最后,李仙花了近五千块大洋,购买六门商用火炮和一百多支前装燧发滑膛枪,其中大部分都是褐贝斯。
从武器性能而言,军用火炮的最大射程是1900米,有效射程是1200米;商用火炮的最大射程是五百米以下,有效射程是三百米左右。
不需要看更多性能参数,单从射程就能看出军用炮和商用火炮的巨大差距来,这就不难解释李仙抚摸着这些炮身印着皇冠的火炮,表情却并不怎么好看了。
英国对火枪的销售倒宽了一些,可惜线膛枪并不普及,因此李仙也只能购买些便宜的滑膛枪了。
话说回来,清英两国进入战争模式后,林则徐也从澳门买了很多火炮和火枪,但也都是商用武器,射程和威力都远不如真正的军用武器。
只是,李仙怀疑广州的官员们并不清楚军用武器和商用武器的区别,还以为两者是同一级别的东西。
不过,这些价格昂贵的火器也不会直接装备到一线官兵手上,甚至不会进行任何实战演习,而是直接放入广州府的仓库中,等到战事激烈了才会取出一些,让官兵临时用上。
这样的结果会怎么样,用膝盖想也能想得明白。
如果只是从价格的角度看,李仙本来也可以走关系,从澳门买些火器的,但考虑到一些政治因素,也只能在维多利亚港购买这些枪炮了。
总之,到香港的目的达成了一部分,李仙带着这些武器到澳门,然后又经过多番周旋,在澳门的商人手里买下一艘四百吨左右的西式帆船。
这艘船排水量只有四百多吨,比起动辄一千多吨的远洋货船只像是玩具,但比起大部分中国船只还是巨大无比,坚固耐用,适合远行。
当初麦哲伦绕地球航行一圈,所用船也只是四百多吨左右而已,从这个角度来讲,用这么一艘船在近海进行货物运输,倒是足够了。
这艘船花了李仙足足一万三千块大洋,加上先前购买火炮和火枪的钱,李仙这一趟足足花了一万八千块左右,几乎花干净混元宗仅剩的积蓄。
在这之后,混元宗账上只有两三千块资金,还有数千粒精元丹等修炼资源,如果不能尽快开辟财源,两个月内就会遇到发不出护卫队工资的尴尬局面了。
李仙不去想恼人的财务情况,把购买的火炮、火枪和火药等搬到船上,开回雷州,在走之前还好好叮嘱钱大富,按照自己要求在“中国丛报”和“广东纪事报”发表文章。
这个时代的新闻业方兴未艾,在欧洲和美洲崭露头角,就是在偏远的中国广东也有两家报纸,也就是上面所提的“中国丛报”和“广东纪事报”。
一开始知道有这么两家报纸,李仙还惊奇了一番这世界的先进性。
这两家报纸都是西方人开的,主要用英文,上面有很多有用的资料和新闻,甚至用很大篇幅记录广州本地的各种货物价格等,属于相当实用的报纸。
这两份报纸并不便宜,一份大约80先令,也就是四英镑十二两纹银的价格,最多的时候一次能发行一千份以上,但平常自然没这么多,而且经常亏损,要不是有一些财大气粗的英国商人资助,恐怕早就倒闭了。
总之,这两家报纸属于影响力还可以,但财政状况不怎么样的报纸,李仙想花点钱,想在上面登点软新闻,倒是一点困难都没有。
林则徐到广东后,就专门派人到澳门购买这两份报纸,然后聘用翻译人员翻译各种消息和评论文献,最后编译成“澳门新闻纸”,是后世历史学家研究这个时代的重要资料。
不过,以李仙贫乏的历史知识,是不会知道“澳门新闻纸”的影响力的,只是将上述两份报纸当成加强自己影响力的手段而已。
总之,在李仙一番运作后,“中国丛报”和“广东纪事报”都同时刊登了一份消息,大意就是雷州商人领袖李仙特意拜访英国领事义律,严正要求英国政府撤销对广州和珠江口的封锁,恢复正常的商务往来。
当然,结果英国领事不同意这项提议,两人发生严重口角云云,就是将李仙打造成怒批外国使节的民族英雄形象。
其实,李仙面见义律,双方固然没有达成愉快的合作意向,但两个人的素质摆在那里,整个会谈过程也算平静正常,没有出现泼妇骂街似的难看景象。
然而,到这两份报纸的文章里,两人俨然是拍桌子吹胡子瞪眼,有了非常剧烈的冲突后才不欢而散。
这两篇文章登报后,各方反应都各不一样。
义律倒是一笑置之,不觉得这样的文章有什么意义。
广州的老百姓根本接触不到这两种报纸,也不关心这种事情,就是见多识广的武林人士,也鲜有关心这种扯淡事情的。
广州的士林,也就是秀才、举人和退休官员之类的,只有一小部分了解到这两篇文章,然后对此的评价是好坏参半:有的认为李仙此举大涨广东人志气,也有人认为没有官身的白身妄论时事,过于狂妄,不可提倡。